揭開憂鬱症面紗 /鄭石岩
從研究調查中發現憂鬱症的人口,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而憂鬱症的人,約只有三分
之一去看醫師。其典型徵候是:
.睡眠習慣改變,早上起不來,疲倦。
.持續憂愁、焦慮和空虛感。
.覺得悲觀、無望、無助、愧疚或沮喪。
.胃口不好,體重下降,或者吃得太多而發胖。
.疲勞或精神不振。
.想到或談及死亡、自殺,或表白自殺意圖,甚至已著手做過。
有時憂鬱症患者的徵候並不很明顯,正因如此而錯過醫療,使腦部神經化學出現紊
亂,而造成身心惡性循環,加重病情。因此要重視早期發現,接受治療,別以為過了幾
天就會自然開心起來。假如你或親友有了以下這幾種行為改變,表示有憂鬱的警訊,該
要加強注意:
.突然變得沉默寡言;有時在職場上,勉強保持與別人交談,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明
顯地沉默。
.情緒不穩,稍不如意就小題大作,或者生悶氣、憂心忡忡,或者暴躁易怒,經常
與別人衝突吵鬧。
.本來活潑的人,現在變得不跟人接觸,想平淡隱居,或待在家裡過刻板的生活。
.凡事興趣索然,懶得照顧自己,不注意儀容。
.做決定時,陷入猶豫不決。
.變得沮喪、絕望和空虛,在夜裡或獨處時會落淚。
如果你的親人或朋友有了這些改變,不妨跟他談談,陪他去看醫師,幫助他紓解一些
心理衝突和壓力。如果是你自己,那就該毅然面對現實去就醫,別讓它坐大。
而憂鬱症患者如果突然間表現得開朗,那可不一定是病情好轉,有可能是他決定自殺
後感到如釋重負,所表現出來的放鬆。這時就更要提高警覺,予以協助。
憂鬱症可能是內在神經化學變化引起,可能是心理原因引發,或者兩者兼而有之,但
它是可以治療的。我要特別呼籲的是:有些人以為得了憂鬱症是不光彩的事,而不肯去就
醫,那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。